意前筆后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謂先構思成熟,然后下筆,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現。
出處晉·衛鑠《筆陣圖》:“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,心手不齊,意后筆前者敗;若執筆遠而急,意前筆后者勝。”
例子明·豐坊《筆訣》:“意前筆后者,熟玩古帖,于字形大小,偃仰、平直、疏密、纖秾,蘊藉于心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yì qián bǐ hòu
注音一ˋ ㄑ一ㄢˊ ㄅ一ˇ ㄏㄡˋ
繁體意前筆后
感情意前筆后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寫作等。
近義詞意在筆先、意在筆前
反義詞意后筆前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救世主(意思解釋)
- 初生之犢不畏虎(意思解釋)
- 翹尾巴(意思解釋)
- 不屑一顧(意思解釋)
- 噓寒問暖(意思解釋)
- 斗方名士(意思解釋)
- 靡所底止(意思解釋)
- 浪費筆墨(意思解釋)
- 棟梁之材(意思解釋)
- 口快心直(意思解釋)
- 半路出家(意思解釋)
- 成竹在胸(意思解釋)
- 止于至善(意思解釋)
- 大千世界(意思解釋)
- 視死如歸(意思解釋)
- 白發蒼蒼(意思解釋)
- 形影相吊(意思解釋)
- 難上加難(意思解釋)
- 專心一志(意思解釋)
- 吳頭楚尾(意思解釋)
- 將伯之呼(意思解釋)
- 黃耳傳書(意思解釋)
- 皮笑肉不笑(意思解釋)
- 賢母良妻(意思解釋)
- 龍馭上賓(意思解釋)
- 坐觀垂釣者,徒有羨魚情(意思解釋)
- 汗馬功勞(意思解釋)
- 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釋)
※ 意前筆后的意思解釋、意前筆后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
|---|---|
| 春風化雨 | 化雨:適時的雨。像用和暖的春風吹拂人;似及時的雨水滋潤大地一樣。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。也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。 |
| 林下風致 | 同“林下風氣”。 |
| 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 | 說的人,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,聽的人,沒有一句話不接受。 |
| 縱橫開合 | 指操縱自如。同“縱橫開闔”。 |
| 當機立斷 | 面臨緊急關頭;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。當:面臨;斷:決斷。 |
| 鴻鵠將至 | 鴻鵠:天鵝。指學習不專心。現表示將有所得。 |
| 一哄而起 | 喧鬧;起哄。經過一陣喧鬧便馬上行動起來。形容無組織無計劃地行動。 |
| 飛檐走壁 |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,能夠跳上房檐,越過墻壁。 |
| 昂藏七尺 | 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。 |
| 讜言直聲 | 讜言:公正的言論;直:正直的。公正的、正直的、理直氣壯的言論。 |
| 目不斜視 | 眼睛不往旁邊看。形容目光莊重;神情嚴肅。 |
| 專心一志 | 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 |
| 流里流氣 | 舉止輕浮,品行不端。 |
| 舉直錯枉 | 舉:選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錯:通“措”,廢棄,放棄。枉:彎曲,比喻邪惡之人。起用正直賢良,罷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舉直厝枉”、“舉直措枉”。 |
| 將奪固與 | 要想得到,必先給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 |
| 不可磨滅 | 磨滅:指痕跡、印象、功績、事實、道理等;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。形容永遠不會消失。 |
| 風情月意 | 指男女相互愛戀的情思。同“風情月思”。 |
| 共為唇齒 | 比喻互相輔助。 |
| 捫心自問 | 捫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著胸口;自己問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| 散帶衡門 | 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。 |
| 短壽促命 | 短命早死,要命。 |
| 南征北戰,東蕩西殺 | 征:征戰;蕩:掃蕩。形容轉戰南北,奮勇殺敵。 |
| 金口木舌 | 以木為舌的銅鈴,即木鐸,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。指宣揚教化的人。 |
| 不在話下 |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;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;轉入別的情節。現多指事物輕微;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;用不著說。 |
| 樂以忘憂 |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。 |
| 認賊作父 | 把壞人當作父親;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。 |
| 偶語棄市 | 偶語:相對私語;棄市:在鬧市執行死刑。指在暴政下,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。 |
| 月兒彎彎照九州,幾家歡樂幾家愁 | 九州:指全中國。月亮普照全中國,而人間苦樂不同,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,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。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