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義之師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師:軍隊。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。亦作“仁義之兵”。
出處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一五回:“吾欲興仁義之師,伐無道之主,汝安敢逆吾意!”明·方汝浩《禪真逸史》第十九回:“君候起仁義之師,吊民伐罪,四海引領而望,孰不歸心?”
例子如此說來,雖然謀叛之徒,倒也忠義可嘉。本帥仁義之師,何愁楊梟不滅。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四十九回
基礎信息
拼音rén yì zhī shī
注音ㄖㄣˊ 一ˋ ㄓ ㄕ
繁體仁義之師
感情仁義之師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主語、賓語;用于稱贊軍隊。
近義詞仁義之兵
英語an army of justice
日語仁義の軍(ぐん)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(意思解釋)
- 名山大川(意思解釋)
- 金屋藏嬌(意思解釋)
- 噓寒問暖(意思解釋)
- 靡所底止(意思解釋)
- 一擁而上(意思解釋)
- 如臂使指(意思解釋)
- 戶限為穿(意思解釋)
- 胸有成竹(意思解釋)
- 秣馬厲兵(意思解釋)
- 玉卮無當(意思解釋)
- 遁入空門(意思解釋)
- 反老還童(意思解釋)
- 直搗黃龍(意思解釋)
- 形影相吊(意思解釋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釋)
- 錯落有致(意思解釋)
- 賢母良妻(意思解釋)
- 各行其是(意思解釋)
- 閑情逸趣(意思解釋)
- 知往鑒今(意思解釋)
- 顧景慚形(意思解釋)
- 前仆后繼(意思解釋)
- 故態復萌(意思解釋)
- 月兒彎彎照九州,幾家歡樂幾家愁(意思解釋)
- 足不出門(意思解釋)
- 豐功偉績(意思解釋)
- 舉足輕重(意思解釋)
※ 仁義之師的意思解釋、仁義之師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
|---|---|
| 眾多非一 | 指類別甚多,不止一種。 |
| 快馬加鞭 | 對本來跑得很快的馬再打幾鞭。比喻快上加快。 |
| 首身分離 | 首:頭。頭和身體分開了。指被砍頭。 |
| 縱橫開合 | 指操縱自如。同“縱橫開闔”。 |
| 鑿壁借光 | 鑿:挖。在墻上鑿一小孔,借鄰居的燈光讀書。形容家貧刻苦讀書。 |
| 舉重若輕 | 舉起重物就像舉起輕東西那么容易。比喻能輕松地勝任繁重的工作。 |
| 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 |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。 |
| 安于現狀 | 安:對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;現狀:目前的狀況。習慣滿足于目前的狀況;不求進步。 |
| 愛才如渴 | 才:賢才,人才。愛慕賢才,急欲求得,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。 |
| 囊螢照雪 | 囊螢: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。形容家境貧寒,勤苦讀書。 |
| 刀光劍影 | 刀的閃光;劍的投影。表示拿刀持劍的人將要動手;顯出殺氣騰騰的樣子。現用于壞人就要行兇;干壞事。也形容激烈斗爭的場面。 |
| 燕雀安知鴻鵠志 | 鴻鵠:天鵝。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。 |
| 斷香零玉 | 比喻女子的尸骸。 |
| 互通有無 | 相互間拿自己多余的東西去調換自己所缺少的東西。 |
| 不能自拔 | 拔:擺脫。不能將自己拔出來。指陷進很深的境地;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。 |
| 沖鋒陷陣 | 陷陣:攻破;深入敵陣。沖向敵人的防線;攻破敵人的陣地。形容作戰英勇。 |
| 文治武功 | 政績和戰功。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。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。 |
| 兵戎相見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見。指用戰爭解決問題。 |
| 度德量力 | 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計自己的能力。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 |
| 粉墨登場 | 粉墨: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。指化裝后登臺演戲。比喻喬裝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臺。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戲一樣活動。 |
| 顧景慚形 | 看著身影,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。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、稱號等而感到慚愧。 |
| 落落寡合 | 落落:孤獨的樣子;不合群。寡:少;合:合群。孤孤單單;很難合群。 |
| 福善禍淫 | 指行善的得福,作惡的受禍。 |
| 無聲無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沒有聲音;沒有氣息。形容沒有聲響;不為人覺察。 |
| 鳳友鸞交 | ①比喻有情男女結成的夫婦。②比喻男女間情投意合。 |
| 發人深思 | 深:無限,沒有窮盡。啟發人深入地思考。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,耐人尋味。 |
| 湖海飄零 | 飄零:飄泊。居無定所,四處飄泊。 |
| 勢不可為 | 為:做,干。大勢已去,無能為力。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