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丹換骨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喻詩人創作進入了造詣極深的頓悟境界。
出處宋·陸游《夜吟》詩:“六十余年妄學詩,工夫深處獨心知。夜來一笑寒燈下,始是金丹換骨時?!卞X仲聯校注:“金丹換骨云者,蓋以喻學詩工夫由漸修而入頓悟之境界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jīn dān huàn gǔ
注音ㄐ一ㄣ ㄉㄢ ㄏㄨㄢˋ ㄍㄨˇ
繁體金丹換骨
感情金丹換骨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比喻句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初生之犢不畏虎(意思解釋)
- 眼空一世(意思解釋)
- 發綜指示(意思解釋)
- 裾馬襟牛(意思解釋)
- 處之泰然(意思解釋)
- 遺形藏志(意思解釋)
- 旁征博引(意思解釋)
- 謙受益,滿招損(意思解釋)
- 鋪天蓋地(意思解釋)
- 倦鳥知還(意思解釋)
- 將寡兵微(意思解釋)
- 鴻儒碩學(意思解釋)
- 懸石程書(意思解釋)
- 指手劃腳(意思解釋)
- 經史百子(意思解釋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釋)
- 一鼓作氣(意思解釋)
- 意興索然(意思解釋)
- 遺世絕俗(意思解釋)
- 超然物外(意思解釋)
- 善善惡惡(意思解釋)
- 如出一轍(意思解釋)
- 光怪陸離(意思解釋)
- 材優干濟(意思解釋)
- 迷迷糊糊(意思解釋)
- 爾虞我詐(意思解釋)
- 黃卷幼婦(意思解釋)
- 連抵其隙(意思解釋)
※ 金丹換骨的意思解釋、金丹換骨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 
|---|---|
| 日月合壁 | 日月同時上升,出現于陰歷的朔日。古人以為是國家的瑞兆。 | 
| 床上安床 | 比喻不必要的重疊。 | 
| 囊螢映雪 |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,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。后形容刻苦攻讀。 | 
| 物盡其用 | 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,都要盡量利用。指充分利用資源,一點不浪費。 | 
| 斗方名士 | 斗方: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;名士:知名而未出仕的人。好在斗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榜的“名士”。舊指冒充風雅的人。 | 
| 如臂使指 | 好像手臂指揮手指一樣。比喻指揮、調動得心應手。 | 
| 打腫臉充胖子 | 比喻寧可付出代價而硬充作了不起。 | 
| 來蹤去跡 | 蹤、跡:腳印。來去的蹤跡;指人、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。 | 
| 心直口快 | 性情直爽;有話就說。直:直爽。 | 
| 鋪天蓋地 | 鋪:把東西散開;蓋:籠罩;遮蔽。遮住天;蓋住地。形容充滿了整個天地。來勢猛烈。也作“遮天蓋地”。 | 
| 萬里長城 | 指我國長城。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?,F也比喻人民的軍隊。 | 
| 安步當車 | 安:安詳從容;不慌不忙。步:步行;當:代替。不慌不忙地步行;權當是乘車。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。 | 
| 時至運來 | 時機來了,運氣也有了轉機。指由逆境轉為順境。 | 
| 扶搖直上 | 扶搖: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。乘著大旋風之勢一直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線上升。有時也比喻官職提升得很快。 | 
| 陽春白雪 | 陽春;白雪: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;后來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學藝術。 | 
| 將伯之呼 | 指求人幫助。 | 
| 汗馬功勞 | 汗馬:戰馬奔馳出汗。指將士立下戰功。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。 | 
| 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臺 |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,都信心十足,毫不動搖。同“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船”。 | 
| 天網恢恢 |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。 | 
| 超然絕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謂遠過于尋常之輩。漢·班固《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賢,實有倫序,采之于今,超然絕俗,誠社稷之蓍龜,大漢之棟甍?!彼巍り懹巍杜c姜特立書》:“《繭庵記》及《初營》、《落成》二詩,大老手筆,超然絕俗?!?/td> | 
| 圖窮匕見 |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。窮:盡;匕:匕首;短劍。 | 
| 足不出門 | 同“足不出戶”。 | 
| 似曾相識 | 好象曾經見過。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。 | 
|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| 鴛鴦:鳥名,比喻夫妻。喬太守審理案件時將錯就錯,亂點鴛鴦,將三對夫妻相互錯配。比喻胡亂指揮。 | 
| 人盡其才 | 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。盡:全部用出。 | 
| 哀兵必勝 | 哀兵: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。一說“哀;憫也”。憐惜和慈愛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。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;能奮起抗戰;必獲勝利。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。 | 
| 河山之德 | 《詩·墉風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陸德明釋文:“《韓詩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謙《詩三家義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淵然而深,皆以狀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婦人德容之美。 | 
| 神不知鬼不覺 | 指形跡隱秘,不為人知。 |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