躬自厚而薄責于人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躬:自身;責:責備,責問。多嚴于律己,少苛求別人。
出處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:“子曰:‘躬自厚而薄責于人,則遠怨矣。’”
例子清·譚嗣同《報貝遠征》:“躬自厚而薄責于人,吾何暇計外洋之欺凌我,虔劉我哉?責己而已矣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gōng zì hòu ér bó zé yú rén
注音ㄍㄨㄥ ㄗˋ ㄏㄡˋ ㄦˊ ㄅㄛˊ ㄗㄜˊ ㄩˊ ㄖㄣˊ
繁體躳自厚而薄責于人
感情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;用于處世。
英語require much from oneself and little from others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鐵郭金城(意思解釋)
- 價值連城(意思解釋)
- 起兵動眾(意思解釋)
- 犀牛望月(意思解釋)
- 餓虎吞羊(意思解釋)
- 汗牛充棟(意思解釋)
- 走南闖北(意思解釋)
- 鬼鬼祟祟(意思解釋)
- 狹路相逢(意思解釋)
- 結纓伏劍(意思解釋)
- 面有難色(意思解釋)
- 愛則加諸膝,惡則墜諸淵(意思解釋)
- 短壽促命(意思解釋)
- 牽腸掛肚(意思解釋)
- 臭名昭著(意思解釋)
- 細水長流(意思解釋)
- 心小志大(意思解釋)
- 萬變不離其宗(意思解釋)
- 可有可無(意思解釋)
- 人盡其才(意思解釋)
- 窮愁潦倒(意思解釋)
- 精兵強將(意思解釋)
- 朝升暮合(意思解釋)
-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(意思解釋)
- 風卷殘云(意思解釋)
- 去住兩難(意思解釋)
- 好學不倦(意思解釋)
- 難割難分(意思解釋)
※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的意思解釋、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
|---|---|
| 積不相能 | 積:積久而成的;能:親善。指一向不和睦。 |
| 轍鮒之急 | 轍鮒:陷在干涸車轍中的鯽魚。比喻因厄迫身。 |
| 有膽有識 | 既有膽量又有見識。 |
| 令人神往 | 令:使得;神往:心里向往憧憬。某種景象使人很向往、羨慕。 |
| 死要面子 | 指特別愛惜自己的顏面。 |
| 以小見大 |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;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(jié);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。 |
| 簞瓢屢空 | 簞:盛飯竹器;瓢:舀水器。吃的喝的匱乏。形容生活非常貧困。 |
| 胸有成竹 |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| 反治其身 | 治:整治;身:身體;其身:自身。反而整治自身。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。 |
| 自食其果 |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。形容自己做壞事;自己受害。 |
| 離弦走板 |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。 |
| 吃不了兜著走 |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。 |
| 倦鳥知還 |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;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(xiāng)。 |
| 己溺己饑 | 亦作“己饑己溺”。語出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饑者,由己饑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饑”或“己饑己溺”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。 |
| 信以為真 | 把假的當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
| 異途同歸 | 途:道路;歸:歸宿;目的。不同的道路;走向共同的歸宿。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、途徑;得到相同的效果;達到相同的目的。 |
| 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。常與“人不可貌相”連用;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來。 |
| 有求必應 | 只要有人請求;就一定答應。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;好說話。 |
| 不在話下 |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;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;轉入別的情節(jié)。現多指事物輕微;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;用不著說。 |
| 敗德辱行 | 敗壞道德和操守。 |
| 心小志大 | 辦事小心,抱負遠大。 |
| 驕傲自滿 | 自高自大;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。 |
| 無聲無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沒有聲音;沒有氣息。形容沒有聲響;不為人覺察。 |
| 天下為一 | 一:統(tǒng)一。指國家統(tǒng)一 |
| 妨功害能 | 壓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。 |
| 進退維谷 | 維:語氣助詞。谷:比喻困難處境。進和退都處于困難的境地。 |
| 見所不見 | 見“見所未見”。 |
| 背義忘恩 | 指背棄道義,忘卻恩德。同“背恩忘義”。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