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峰造極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登:上;峰:山頂;造;達到;極:最高點。攀登到山峰的頂點。比喻學問、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。也比喻干壞事猖狂到了極點。
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?然陶練之功,尚不可誣。”
例子到了清末,梁啟超先生的“新文體”可算登峰造極。(朱自清《經典常談 文第十三》)
基礎信息
拼音dēng fēng zào jí
注音ㄉㄥ ㄈㄥ ㄗㄠˋ ㄐ一ˊ
繁體登峯造極
感情登峰造極是中性詞。
用法聯合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比喻到達極高的境地。
辨形“峰”,不能寫作“鋒”。
辨析登峰造極和“無以復加”;都有“達到極點”的意思。不同在于:①登峰造極僅指做壞事猖狂到了極點或某種缺點、錯誤傾向、惡勢力發展到了極點;“無以復加”則泛指各種狀態所達到的最高程度;使用范圍廣。②登峰造極可表示學問精深;技藝精湛;達到最高境界;“無以復加”不能。
謎語攀世界之巔;到達玉皇頂
近義詞無與倫比、嘆為觀止、空前絕后、超群絕倫
反義詞屢見不鮮、平淡無奇
英語reach the peak of perfection; reach the limit.
俄語достичь вéрха совершéнства
日語最高峰(さいこうほう)に達(たっ)する,極限(きょくげん)に達する
德語den Gipfel (od. Hǒhepunkt) erreichen
法語atteindre la perfection(parvenir au faǐte de qch.)
拉丁語ne plus ultra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面黃肌瘦(意思解釋)
- 實至名歸(意思解釋)
- 加官進爵(意思解釋)
- 不過爾爾(意思解釋)
- 謹小慎微(意思解釋)
- 吸血鬼(意思解釋)
- 處之泰然(意思解釋)
- 和風細雨(意思解釋)
- 名重一時(意思解釋)
- 膽寒發豎(意思解釋)
- 謙受益,滿招損(意思解釋)
- 投石問路(意思解釋)
- 經緯天下(意思解釋)
- 惹事生非(意思解釋)
- 多情善感(意思解釋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釋)
- 自命不凡(意思解釋)
- 讜言直聲(意思解釋)
- 各盡所能,按勞分配(意思解釋)
- 令人作嘔(意思解釋)
- 各行各業(意思解釋)
- 舞刀躍馬(意思解釋)
- 一鼓作氣(意思解釋)
- 意興索然(意思解釋)
- 馬牛其風(意思解釋)
- 古往今來(意思解釋)
- 叫苦連天(意思解釋)
- 學而優則仕(意思解釋)
※ 登峰造極的意思解釋、登峰造極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
|---|---|
| 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 | 到處尋找都沒找到,卻由偶然的機會輕易得到了。 |
| 沒顛沒倒 | 指沒分曉或紛亂的樣子。 |
| 患難與共 | 患難:危險艱苦的環境;與共:在一起。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。 |
| 一擁而上 | 形容周圍的人同時向一個目標猛擠過去。 |
| 窮家富路 | 指居家應節儉,出門則要多帶盤纏,免遭困窘。 |
| 篤近舉遠 | 篤:忠實,厚道;舉:舉薦,選拔。對關系近的厚道,對關系遠的舉薦,指同等待人。 |
| 辭簡意足 | 簡:簡要;足:充實,完備。文詞簡要而內容充實。 |
| 春山如笑 |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
| 囊螢照雪 | 囊螢: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。形容家境貧寒,勤苦讀書。 |
| 指天誓日 | 指著蒼天;對著太陽發誓。表示態度堅定或忠誠。 |
| 忠臣不事二君,貞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義之臣,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;貞節的婦女,不再嫁第二個丈夫。指忠誠不二。 |
| 敷衍了事 | 敷衍:將就應付;不認真。了:了結。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。指做事不認真;缺乏責任心。 |
| 魚死網破 | 不是魚死;就是網破。指拼個你死我活。 |
| 進銳退速 | 銳:迅速。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。 |
| 妻兒老小 | 指全家人。用在表示家族負擔。 |
| 女扮男裝 | 女子穿上男裝,打扮成男子的模樣。 |
| 戰天斗地 | 戰、斗:泛指斗爭。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。 |
| 室邇人遙 | 見“室邇人遠”。 |
| 心煩意亂 | 心情煩躁;思緒紛亂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。煩:煩躁;意:心緒;心思。 |
| 分工合作 | 眾人各司其責,共同從事工作。 |
| 通今達古 | 同“通今博古”。 |
| 善善惡惡 | 稱贊善事,憎惡壞事。形容人區別善惡,愛憎分明。 |
| 清風勁節 | 喻人品純潔,節操堅貞。 |
| 笑貌聲音 | 笑貌:表情;聲音:談吐。指人的言談、態度等。 |
| 天網恢恢 |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。 |
| 細水長流 | 細:微小。比喻節約使用財物;使經常不缺用。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。 |
| 心小志大 | 辦事小心,抱負遠大。 |
| 哀兵必勝 | 哀兵: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。一說“哀;憫也”。憐惜和慈愛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。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;能奮起抗戰;必獲勝利。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。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