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手稽首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拜手:作揖;稽首:古時的一種跪拜禮,叩頭至地,是九拜中最恭敬的。用于書信向對方表示敬意。
出處《尚書·益稷》:“皋陶拜手稽首。”
例子宋·李清照《上樞密韓肖胄詩》:“公拜手稽首,受命白玉墟?!?/p>
基礎信息
拼音bài shǒu qǐ shǒu
注音ㄅㄞˋ ㄕㄡˇ ㄑ一ˇ ㄕㄡˇ
感情拜手稽首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古代的禮節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畏縮不前(意思解釋)
- 為民請命(意思解釋)
- 噓寒問暖(意思解釋)
- 冰解的破(意思解釋)
- 歇斯底里(意思解釋)
- 口快心直(意思解釋)
- 咄咄逼人(意思解釋)
- 半路出家(意思解釋)
- 安步當車(意思解釋)
-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(意思解釋)
- 安眉帶眼(意思解釋)
- 吳下阿蒙(意思解釋)
- 大開方便之門(意思解釋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釋)
- 著手成春(意思解釋)
- 滿園春色(意思解釋)
- 愛則加諸膝,惡則墜諸淵(意思解釋)
- 兵戎相見(意思解釋)
- 舉止嫻雅(意思解釋)
- 欺人自欺(意思解釋)
- 念茲在茲(意思解釋)
- 綿里藏針(意思解釋)
- 卑鄙齷齪(意思解釋)
- 地丑德齊(意思解釋)
- 白云蒼狗(意思解釋)
- 通時合變(意思解釋)
- 無影無蹤(意思解釋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釋)
※ 拜手稽首的意思解釋、拜手稽首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
|---|---|
| 各人自掃門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,不管別人的事。 |
| 名山大川 |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。 |
| 從俗浮沉 | 順著世俗或浮或沉。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。 |
| 目光短淺 | 缺乏遠見卓識的、只顧眼前利益的性質或狀態 |
| 青山綠水 | 泛稱美好山河。 |
| 長夜之飲 | 指通宵宴飲。 |
| 防患于未然 | 患:災禍;未然:沒有這樣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。 |
| 陳言務去 | 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。指寫作時務必要去掉陳舊的言辭。 |
| 天之驕子 | 驕子:寵兒。老天爺的寵兒。漢朝人因匈奴極為強盛而稱之為“天之驕子”;意即匈奴為天所驕寵?,F指條件極其優越;特別幸運的人。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貢獻的人。 |
| 名重一時 |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,受到廣泛重視。亦作“名震一時”、“名得當時”、“名噪一時”、“名傾一時”。 |
| 不費吹灰之力 | 形容事情做起來非常容易,不花一點力氣。 |
| 懸崖勒馬 |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。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。勒:收住韁繩。 |
| 直搗黃龍 | 直接搗毀敵人的巢穴。搗:搗毀;黃龍:黃龍府;金人腹地?,F泛指敵人腹地。 |
| 己溺己饑 | 亦作“己饑己溺”。語出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饑者,由己饑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饑”或“己饑己溺”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。 |
| 偶一為之 | 偶:偶爾;偶然;為:做;干;之:代詞;代某件事。偶爾做一回。 |
| 狹路相逢 |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;沒有地方可讓。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;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。 |
| 抱恨黃泉 | 黃泉:人死埋葬的地下,指陰間。心懷遺憾離開人世,死有遺恨。 |
| 匡謬正俗 | 糾正錯誤,矯正陋習。 |
| 休戚是同 | 休:歡樂,吉慶;戚:憂愁;是:語助詞。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。形容關系密切,同甘共苦。 |
| 結纓伏劍 | 結纓:系上帽帶;伏劍:拔劍自刎。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。 |
| 遺世絕俗 | 遺世:遺棄世間之事。脫離社會獨立生活,不跟任何人往來。 |
| 縱橫天下 | 在天下任意往來,沒有阻擋。 |
| 如癡如醉 | 形容神態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| 似是而非 | 是:對;正確;非:不對;錯誤。好像是對的;實際上不對。指表面上相似;實際上不一樣。 |
| 霜露之悲 |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
| 慮周藻密 | 藻:辭藻,措辭。密:縝密。思路嚴謹,措詞縝密。考慮周到,辭采細密。 |
| 臨危授命 | 面對危急時勇于獻出生命。 |
| 面授機宜 | 面:當面;授:教;傳授;機宜:適應時機的對策、辦法。當面教給應采取的機密的對策或措施。 |
